卖米美女(那年我和父亲去集市卖米,帮了卖土豆的女孩,几年后她成了我妻子)

来自:叁壹捌讯息  |  2025年02月13日

浏览量:

“你后悔吗?”她低头问我,声音轻得像掠过窗台的风。

我抬头看着她,愣了一下,手里的筷子停在半空。

“你说啥?”我问她,心里有点没底。

她垂着眼,像是怕看我:“我说……你后悔当年帮了我吗?”

这话一下子把我拉回了1995年那个秋天。

那一年,我十九岁,刚高中毕业。

家里穷得叮当响,供不起我继续读书,哥哥已经成家,妹妹还在读书,我只能待在家里帮父母干农活。

我们家住在一个小山村,远离县城,出门就是泥路,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脚泥。

那年秋天,家里稻谷丰收,父亲说得挑几担米去集市卖了,换点钱贴补家用。

天还没亮,母亲就把我叫醒了。

“建儿,快起来,你爸一个人挑不动,让你跟着去赶集呢。”

我迷迷糊糊穿上衣服,走到院子里,父亲已经在门口挑着两担米,肩膀压得低低的。

“爸,我来挑一担吧!”我跑过去,把他手里的轻担子抢了过来。

父亲笑了笑,摸了摸我的头:“小子,扛得住不?”

“扛得住!”我硬着头皮说,虽然心里一点底都没有。

我们早饭都没吃,挑着米从村里出发。

那年我和父亲去集市卖米,帮了卖土豆的女孩,几年后她成了我妻子

天边刚泛起鱼肚白,田间的雾气还没散,脚下是被露水打湿的泥土路,走起来黏黏的,鞋底老是沾一层泥。

路上,我们爷俩没说什么话,扁担在肩膀上压得生疼,我咬着牙忍着,一步一步跟在父亲后头。

大概走到半路的时候,父亲突然停了下来。

我以为他累了,也赶紧放下担子,揉了揉肩膀,谁知道父亲只是站在路边,盯着前头的一处小坡发呆。

“建儿,你看那丫头。”父亲抬手指了指前面。

我顺着他的手看过去,一个瘦瘦小小的女孩,正挑着两个蛇皮袋,步履蹒跚地往坡上走。

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衣裳,裤腿卷到小腿,露出干瘦的脚踝。

我看得心里有点不是滋味,这么小的个子,挑得动那么重的担子吗?

“去帮帮她吧,别让她摔了。”父亲说。

我也没犹豫,快步跑了过去:“妹子,你挑的啥,去哪儿啊?”

女孩抬头看了我一眼,眼神里透着警惕。

“红薯,拿去卖钱。”她回答得很轻,声音像风一样。

“红薯?这么重,你一个人能挑得动?”

她没回答,只是低着头继续往前走。

那年我和父亲去集市卖米,帮了卖土豆的女孩,几年后她成了我妻子

我看她肩膀都快压塌了,赶紧说:“我帮你挑到坡顶吧,别累坏了。”

她犹豫了一下,终于点了点头。

接过担子的一瞬间,我心里一惊,这红薯真沉,跟我们家的米差不多重。

我咬着牙挑上了坡,她跟在我后头,低着头一声不吭。

到了坡顶,我把担子放下,擦了把汗:“喏,到了。”

她抬眼看了看我,小声说:“谢谢你。”

“客气啥,都是赶集的。”我笑了笑,转身跑回去接父亲的担子。

到了集市,我们找了块空地摆开摊子,开始叫卖。

秋天的集市人不算多,大家都穷,买东西还得精打细算。

我们喊了半天,米也没卖出去几斤。

我看着对面的摊子,发现刚才那个女孩也在那儿摆了个摊,地上堆着一小堆红薯。

她坐在摊前,低着头,像是怕跟人说话。

父亲看了看她,又看了看我:“建儿,去看看人家情况吧。”

我点点头,走了过去:“妹子,生意咋样?”

她抬起头看了我一眼,又赶紧低下去:“还没卖出去几斤。”

“你家在哪儿啊?怎么就你一个人来赶集?”

“我家在南山脚下,我妈病了,我得出来卖点钱给她治病……”

那年我和父亲去集市卖米,帮了卖土豆的女孩,几年后她成了我妻子

她声音很轻,听得我心里不是滋味。

“那你爸呢?”我忍不住问。

“去年走了。”她抬头看了我一眼,又赶紧低下去。

我不知道该说什么,只好回到父亲身边,把情况告诉了他。

父亲沉默了一会儿,叹了口气:“唉,这年头,咱家也不富裕,可比起她家,还是好太多了。”

傍晚的时候,我们的米终于被一个开餐馆的老板全买了。

父亲数了数,卖了九十块。

收拾摊子的时候,父亲突然走到女孩的摊前,把她剩下的红薯全买了。

“叔,这红薯不值这么多钱,您别……”女孩连忙摆手拒绝。

“拿着吧,回家照顾你妈去。”父亲把钱塞进她手里,转身就走。

回家的路上,父亲跟我说:“建儿,这年头,能帮一把是一把。”

几年过去了,我进了城里的一家机械厂打工,日子虽然不算富裕,但比在村里强了不少。

2001年冬天,我在厂门口的小吃摊买东西时,突然听到有人叫我:“林建?”

我回头一看,竟然是当年那个女孩。

她穿得干干净净,脸色比以前好多了,虽然还是瘦,但眼神里多了一点自信。

那年我和父亲去集市卖米,帮了卖土豆的女孩,几年后她成了我妻子

我们找了个地方坐下聊了起来。

她告诉我,后来她妈还是没熬过去,家里的日子更难了。

她借钱学了缝纫手艺,进了城里的服装厂,现在日子才稍微好点。

“这些年,我一直想着怎么报答你们家。”她低声说。

“都过去的事了,你还提它干啥。”我笑了笑,摆摆手。

从那以后,我们渐渐熟络了起来。

她是个心细的人,总能记得我随口提起的小事。

“建儿,天冷了,多穿点衣服。”

“别总吃馒头,咱厂门口的包子铺不错,下次我请你。”

有时候我觉得,她就像一盏灯,照亮了我城里打工的日子。

不知不觉中,我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她了。

可当我鼓起勇气跟父母提起这事时,家里却炸开了锅。

母亲第一个站出来反对:“她家穷,你娶了她,以后咱家还怎么过?”

父亲也皱着眉:“建儿,这事你得再考虑考虑。”

我没说话,只是默默低头吃饭,心里却像压了一块石头。

后来有一天,她突然来找我。

“建儿,我不想拖累你。”她红着眼说,“你家人不同意就算了,我……我一个人也能过。”

那年我和父亲去集市卖米,帮了卖土豆的女孩,几年后她成了我妻子

“别说傻话!”我一把抓住她的手,“你等着,我会说服他们的!”

为了这事,我和家里僵了整整一个月。

最终父亲叹了口气:“建儿,你要是认定了,就带她回来看看吧。”

结婚那天,她拿出一个木匣子,里面是一叠整整齐齐的百元大钞。

“这些年我攒的钱,原本是打算还给你们家的。”

她看着我,眼里噙着泪,“但现在,我想用它做嫁妆,咱们两个一起过日子吧。”

我看着她,心里一阵酸涩。

这段姻缘,始于一场善意,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的缘分。

“你后悔吗?”她低头问我,声音轻得像掠过窗台的风。

我笑了笑:“不后悔。。”

她抬头看着我,眼里满是笑意,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暖。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