烟台汽车厂(截至2024年底,烟台有整车企业11家、零部件企业560余家)

来自:叁壹捌讯息  |  2025年02月13日

浏览量:
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闫丽君

1月22日,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“聚力链式发展”主题系列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。会上,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刘忠彦介绍了烟台市汽车产业链2024年高质量发展情况,并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。

截至2024年底,烟台有整车企业11家、零部件企业560余家

刘忠彦介绍,汽车产业链是烟台市重点打造的千亿级标志性产业链之一。近年来,面对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加速转向、换道竞争的新形势,烟台市抢抓机遇,研究提出“链式推动、狠抓关键、全面转型、生态打造”的发展思路,在全市汽车产业全面推行“链长制”,加快建设整车“三电”协同、上中下游贯通、政产研用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。2024年,上汽通用16万辆新能源整车、总投资560亿元的潍柴弗迪新能源动力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,全市汽车产业呈现出潮头逐浪、乘势而进的良好态势。

规模质量持续提升。截至2024年底,全市拥有整车企业11家、零部件企业560余家。其中,规模以上企业数量320家,实现产值千亿元。产业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6家、倍增企业38家、上市企业9家,省级以上专精特新、瞪羚、独角兽等中小优质企业128家、制造业单项冠军25家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5个、绿色工厂15个。获评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、山东省“十强”产业“雁阵形”产业集群、山东省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。

企业主体向“新”而强。上汽通用在烟台优先导入全国第三座奥特能超级工厂,投入超50亿元、新上2款纯电新车型、16万套电池包,投产后可年产新能源整车16万辆、实现产值350亿元。潍柴新能源商用车公司一期投资10亿元、建成年产5万辆新能源中轻卡生产线,正在谋划实施投资20亿元、年产新能源及燃油中轻卡10万辆的二期超级工厂。同时,博世华域向新兴电动转向系统转型、建成全国首家电动转向系统智能制造基地,上汽汽车变速器向新能源变速器转型、累计生产新能源混动变速器近70万台,玲珑轮胎向新能源汽车专用轮胎转型、抢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2%、稳居榜首。

链式招商取得突破。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走访广汽集团、小鹏汽车、东风岚图、比亚迪、潍柴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,选定目标企业、盯紧核心产品、卡实关键项目,加快补齐产业链断点。潍柴和比亚迪共同投资560亿元的潍柴弗迪新能源动力产业园项目成功落户福山,投产后可年产电芯50GWh、50万台扁线电机、40万台电控和5万台电驱总成,填补了烟台动力电池生产空白,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。年内,汽车产业链成功签约森瑞智能、氢探新能源等项目12个、总投资40余亿元。

创新赋能成效显著。万华化学与北京大学合作建立电池新材料联合研究中心,合力攻关钠电材料、硅基负极、离子电池等技术;在海阳规划万华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,建设28平方公里的绿电产业园区,具备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、30万吨石墨负极材料生产能力。泰和新材打破日韩技术垄断,在锂电池芳纶涂覆隔膜浆料制备、涂布、成型全链条,实现国产替代。德邦科技积极拓展新能源电池封装材料业务,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。正海磁材创新研制的电机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,对国际品牌前10、新势力品牌前5的汽车企业覆盖率达到90%。

支持龙头企业释放产能。力争到2026年,全市新能源汽车基本形成高、中、低端全覆盖,纯电动与混合动力多路线,轿车、SUV和中轻卡全系列发展的格局;加快贯通产业链供应链。坚持“项目为王”,把链式招商作为产业链发展“一号工程”,吸引更多链上企业布局,形成自主可控、层级合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;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发展。针对超万亿的智能网联汽车市场,重点支持黄渤海新区、福山区等有条件的区市,加快布局建设智能网联基础设施,积极打造智能网联示范应用场景,支持本土企业通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、跨区域战略合作等方式,加快培育一批引航企业,全面提升产业生态主导力;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。针对汽车产业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更加注重消费者体验感受的创新趋势,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,建立健全企业主体、市场导向、政产学研用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。

下一步,烟台市工信局将继续按照市委、市政府工作部署,紧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目标,抢抓机遇、乘势而上,善作善成、久久为功,奋力开创全市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。

友情链接